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平定县岔口乡:五大新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信息发布者:gyq277262864
    2019-08-21 15:40:31    来源:阳泉晚报   转载

           

            平定县岔口乡坐落在崇山峻岭的太行山深处,是革命老区又是贫困山区,全乡41个村散落在方圆200平方公里的沟沟坎坎。曾经,这里交通较为闭塞,贫困人口较多,常住人口不到1万人。

      近年来,岔口乡根据实际,借助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建设高新产业、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基础工业“五大新区”,全力推进岔口乡全面发展,打造发展新名片。

      8月16日上午,记者赶到岔口乡时,乡党委书记冀虎平正忙着为驻地企业星火恒源工贸有限公司协调解决设备超宽出不了高速公路的问题。作为招商引资的龙头企业,按照我市“项目兴市”的战略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乡党委、乡政府全力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星火恒源工贸有限公司这个运输难题是冀虎平路上发现、主动上门解决的。“企业入驻带动乡里的发展是全面的,不仅能拉动经济,还能带动人口集聚。各级干部就得把企业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去办。”冀虎平说。

      岔口乡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确定了“工业强乡、农业稳乡、旅游名乡、交通富乡、环境美乡”的目标。今年,岔口乡在“五乡”建设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按照现有资源和地域区分,提出打造升级版“五乡”,建设“五大新区”的总体思路,即以甘泉井、理家庄、郝家庄等9个村为区域,按照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甘泉井为样板,把握理家庄村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机会,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新区;以岳家庄、冯家峪、东峪井等4个村为区域,借力山西泰东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特色种植和果蔬采摘,打造现代农业新区;以岔口、张山峪、白瑶等10个村为区域,依托矾石工业园区,推进矾石烧成、耐火材料等工业项目提质增效,打造基础工业新区;以红岩岭、大前、红育等8个村为区域,连片建设旅游路、农家乐、采摘园,打造文化旅游新区;以黄统岭、小岭、西头岭等10个村为区域,借力山西省星火恒源工贸有限公司,推进年产70万吨活性氧化钙项目,打造高新产业新区。

      ——高新产业、基础工业新区建设,助力工业强乡。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对于高新产业新区涵盖的黄统岭、小岭、西头岭等10个村来说,该新区以星火恒源工贸有限公司为龙头,着力打造高科技、多元化的优质产业园区,为当地农民带来就业创业的机遇。眼下,总投资2.7亿元的山西星火恒源工贸有限公司年产70万吨活性氧化钙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计划年内投产。这一重点项目是岔口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也是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规模集聚效应明显的“龙头”。此外,岔口乡还以张山峪、马上固矾石工业园区为龙头,引进先进工艺、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美丽乡村新区建设,助力环境美乡。曾经的甘泉井村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不便,村民只能靠天吃饭。近年来,支村“两委”带领村民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核桃种植、蔬菜大棚、蛋鸡养殖等,甘泉井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眼下,全村正在实施省级“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力争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农村样板。

      今年以来,岔口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提出重点打造“一地一区两路两河八口”的思路,以打造甘泉井“美丽乡村”为契机,带动理家庄、红岩岭、西头岭等美丽宜居示范村开展创建活动,以大前、冯家峪村传统村落保护及特色乡村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理家庄口、秋林口、冯家峪口、小岭口等精品景点,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旅游新区建设,助力旅游名乡。日前,位于主铺庄学校旧址的红岩岭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开工建设。这是岔口乡以玉皇洞为核心,打造新红岩岭风景区的一项举措。

      经过多年的建设,这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起了停车场、玻璃栈道等,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兴乡村旅游景点。岔口乡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今年,乡里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为了继续扩大岔口乡文化旅游产业影响力,今年入春后,红岩岭人整修入村道路、修建游客接待中心、硬化停车场,还新栽种了冬枣树和葡萄苗等,进一步丰富旅游内容。

      与红岩岭村连片打造文化旅游新区的大前、杨树庄、红育等7个村也没闲着——大前人趁着春季打整采摘园,杨树庄人忙着建设旅游公路,红育人整修红色革命历史遗迹……大家齐心协力,着力打造多元化、多景点文化旅游新区。

      ——现代农业新区建设,助力农业稳乡。平定县秀青家庭农场100头生猪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投产;10万只养殖规模的平定县裕盛养殖有限公司现代化蛋鸡养殖二期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西头岭村规模种植了土豆1000亩;山西泰东农业打造农业综合高科技示范园区,在流转170亩土地的基础上,继续种植红心火龙果、美国红提、玫瑰香葡萄、夏黑葡萄、蓝莓、樱桃等高附加值水果,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转变……

      一个新的高效农业集聚区正在形成,高效农业已成为当地的脱贫产业,为当地百姓种下了脱贫致富的种子。

      位于岔口乡东北部的西头岭村是一个纯农业村,该村产出的土豆口感好,远近闻名。村里成立了平定县宏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主动承担所在村及周边4个村的产业脱贫工作,采取“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发展马铃薯产业,实现“产业+就业””双增收。

      抓产业促脱贫。岔口乡大力发展有机土豆、订单小米,种植蔬菜、樱桃、枸杞、盆栽果树等特色农业,现有有机土豆1000亩、枸杞1000亩、连翘1200亩、盆栽果树1万盆。截至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114户2239人中,还有2户6人未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为全乡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是岔口乡的重点工作。尤其是今年以来,岔口乡利用京昆高速公路、二级路穿乡而过的优势,借路发展、借路致富。目前,杨白线—主铺掌旅游公路建设稳步推进;红育—迴城寺公路建设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四好”公路建设完成50公里。

      多元布局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岔口乡正驶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乡镇干部说】

      岔口乡党委书记 冀虎平

      稳定和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想稳定,干部处理问题的能力很重要;要想发展,招商引资、安商富商,建立双赢的环境很重要。我们乡镇干部必须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做好这两件事。

      就拿岔口乡来说,这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多年来发展不充分,经济落后,群众思进思变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村庄还存在着民心不稳的现象。如何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谋发展,稳定是基础,干群关系融洽是保障。

      我们从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和难题入手,下村入户,逐一走访调查,征求民意。与群众打交道,既要带着感情,更要带着责任,必须甩掉高高在上的“官僚气”,杜绝麻木不仁的“冷漠症”,真正将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走访,变被动应对为积极作为,多办实事好事,广大干部就能赢得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处理矛盾,贵在及时,难在就地。及时,问题就不会积累;就地,矛盾就不会上行。把群众当自家人,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共谋发展的积极性,使群众和干部一条心,和党委、政府同频共振,释放不可估量的能量。

      发展最关键的是项目。项目能引进来、留得住、干得好,关键在环境。一个项目留下来,不仅能发展当地经济,解决一大批农民的生计问题,还能解决乡村留不住人的问题,带动乡村人气逐步旺起来。

      就拿眼下正在建设的星火恒源活性氧化钙项目来说,项目建设每天能带动当地的几十台车辆、上百个劳动力就业,项目附近还开了几家饭店。试想,如果村里能多些这样的产业,在外打工创业的农民就有了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久而久之,项目产业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乡村发展其他产业就有了人力资源保障。农民真正意识到自己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责任,就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乡村才能抓住更多发展机会。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