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立秋时节,记者走进石门口乡南上庄村丰圣蔬菜专业合作社新搭建的香菇大棚,看到一垛垛黑色的香菇菌棒整齐排列,合作社的社员一边挨个儿地翻转着香菇菌棒,一边仔细查看香菇菌棒是否“健康”。该合作社“当家人”周慧善笑着对记者说:“别看现在这些菌棒不太起眼,但到10月底,将陆续长出白花花的香菇,等大棚内的香菇成熟上市,将成为菜农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南上庄村是我县蔬菜种植较早的村,上世纪80年代初,该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不仅成为我县城郊型种植蔬菜的“龙头”,而且还成为全县唯一一家拥有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金字招牌”的村。过去,该村蔬菜种植依靠集体管理,村民吃的是“大锅饭”,结果沿袭走“老路子”却成为发展的“绊脚石”。该村后来打破“大锅饭”的做法,将集体的“菜园子”承包给村民个人经营,由于承包户舍不得投入,只是小打小闹进行传统种植,致使大棚菜产量不高、市场难以开拓、利润较低,大大影响了菜农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要想富先治棚。平定县丰圣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慧善对记者说,去年冬天,该村“两委”班子根据蔬菜市场的发展“钱景”,决定由村党支部书记周海明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到河北省承德市平川县进行考察取经,实地了解当地大规模发展见效快、收益高的香菇产业。参观学习后,大家围桌畅谈着人家发展香菇产业的市场前景,结合本地的气候、水源、土壤等丰富的先天条件,经过几次研究对标,决定由种植传统蔬菜转型为重点发展香菇产业。因此,该村于今年春季注册成立了平定丰圣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自愿报名入股的形式,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带头入股,全村有20户村民每户入股10万元,并推选出村里种植香菇的能人周慧善为合作社负责人。
周慧善告诉记者,为掌握香菇种植技术和提高香菇产量,该合作社专门从浙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当“顾问”,手把手地指导菜农科学种植香菇。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合作社先后投资80余万元,将原来简易的12个蔬菜大棚改造成钢架结构香菇种植大棚,既解决了原来老式大棚夏天热、冬天凉、采光差的问题,又为香菇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周慧善指着一个新搭建的大棚说:“从今年7月开始种植香菇,到目前每个大棚培育了21600个菌棒,经过管理人员的精心培育,到10月底香菇就能成熟,直接销往县城周边的蔬菜批发市场。如果每个大棚能生产香菇1.5万公斤,按当前市场行情每公斤香菇售价10元计算,每个香菇大棚就能收入15万元,比种植传统蔬菜的经济收入翻了十几倍,现在的菜农们都干劲十足。” (王瑞忠 曹雅明)